身体疲劳与困倦是常见诱因。长时间的活动使得身体能量大量消耗,大脑和神经系统疲惫不堪,此时打哈欠作为身体自发的“休息信号”启动。
打哈欠时通过张大嘴巴深吸气,大量氧气涌入肺部,随后输送至全身,重点补给大脑,帮助提神醒脑,缓解身体的疲劳感,让身体机能得以短暂恢复,为后续活动储备精力。
2
环境因素
当处于空气不流通、氧气含量相对较低的空间,如人员密集且长时间不开窗通风的会议室,或是狭小封闭的车内,大脑会敏锐察觉到环境中的氧气缺乏,进而促使身体打哈欠,以此来增加氧气吸入量,维持身体各器官尤其是大脑的正常氧供,确保生理功能不受影响。
3
药物方面
某些药物,比如抗抑郁药、抗焦虑药物、用于治疗过敏的抗组胺药物,以及一些止痛药等,也可能让人哈欠不断。
2.频繁打哈欠可能是疾病预兆
1
心脑血管疾病
脑出血、脑梗塞可能引起脑细胞缺血缺氧,表现为脑功能受损,出现偏瘫、偏身感觉障碍、失语、偏盲等临床特征,还会出现频繁打哈欠。
2
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
患者在睡眠时,呼吸会多次暂停或通气不足,这使得身体整晚都处于缺氧状态,大脑更是苦不堪言。白天时,身体仍在努力弥补夜间缺失的氧气,哈欠便接踵而至。
3
高脂血症
高脂血症患者血液黏稠度显著升高,血流速度如同蜗牛爬行般缓慢。氧气搭乘这趟“慢车”前往大脑,自然难以按时足量送达。大脑缺氧后,频繁打哈欠就成了身体无奈的应对之举。更糟糕的是,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“温床”。血管壁逐渐被脂质斑块占据,管腔日益狭窄,进一步阻碍血液流向大脑,让大脑长期处于“饥饿”状态,哈欠连天也就不足为奇。
4
颈椎病
长期不良姿势、劳损等因素易引发颈椎病,当病变的颈椎压迫椎动脉这条“供血专线”时,大脑供血瞬间锐减。为了维持正常运转,大脑只能驱使身体打哈欠,拼命摄取更多氧气。
3.不建议经常“憋哈欠”
有的人可能出于场合等原因,会把哈欠憋回去,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对健康不利。
打哈欠时人体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,平静呼吸时很难及时排出去,若是故意抑制打哈欠,容易导致体内过多二氧化碳累积,脑细胞缺氧情况无法及时改善,甚至精神会更为疲劳、应激能力下降。
为了不让大脑缺氧,改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:
1、饮食注意清淡,少吃油腻食物,多吃新鲜水果蔬菜,多补蛋白质;
2、切忌暴饮暴食,以免血液集中于胃部消化食物导致脑缺氧;
3、规律作息、避免熬夜、保证生活环境通风良好,减少在密闭环境中的停留时间。
打哈欠不仅能缓解疲劳,还对促进血液循环有益,不过要注意,15 分钟内打哈欠的次数尽量不要超过 3 次。
倘若本身患有高血压、动脉硬化等易引发卒中的疾病,又频繁且连续地打哈欠,同时还出现肢体无力,甚至口角歪斜、说话不清楚等症状,那必须立刻前往医院就诊,这极有可能是卒中的先兆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有些年轻人并不清楚自己是否属于中风高危人群,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在已经保证充足睡眠后,依然频繁打哈欠,也绝不能掉以轻心,应提高警惕。
声明:本文内容综合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。身体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,如需用药谨遵医嘱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