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产品原型设计中,交互说明是确保开发团队准确理解设计意图的关键文档。以下是常见的交互说明撰写方法及其应用场景,帮助您系统化地传达交互逻辑:
文字描述法
方法:用自然语言详细描述操作流程、反馈及规则。 适用场景:简单交互或需补充复杂逻辑的场景。 示例:
“用户点击‘提交’按钮后,系统验证表单字段。若必填项为空,显示红色错误提示;若验证通过,跳转至成功页。”
标注法(Inline Annotations)
方法:直接在原型图(如Figma、Axure)中添加注释,说明元素的交互行为。 优点:直观,与设计元素关联紧密。 工具示例:使用Figma的Comment功能或Axure的便签标注。
流程图(Flowchart)
方法:通过图形化路径展示用户操作与系统响应的逻辑。 适用场景:多分支、复杂流程(如注册登录、支付流程)。 工具:Miro、Lucidchart或Whimsical绘制。
状态转换图
方法:描述界面或组件的不同状态(如默认态、加载态、报错态)及触发条件。 示例:
悬停态:鼠标悬停时按钮颜色变深。 禁用态:数据未填写时按钮置灰,不可点击。
用例与用户故事
方法:以用户视角描述功能目标及交互路径。 示例:
用户故事:作为用户,我希望通过滑动屏幕切换图片,以便快速浏览商品详情。 交互规则:滑动距离大于50px时触发翻页,动画时长300ms。
表格说明法
方法:用表格结构化呈现触发条件、反馈、规则等。 示例:
元素 触发条件 反馈 规则
搜索框 输入文字并回车 显示搜索结果页 关键词长度≥2,支持模糊匹配
下拉刷新 页面顶部下拉 显示加载动画,更新内容 最小触发距离:80px
交互原型演示
方法:制作可交互的高保真原型(如ProtoPie、Principle),通过动效模拟操作流程。 优点:直观展示动态效果(如转场动画、微交互)。
异常处理说明
重点:明确错误场景(如网络中断、无效输入)的反馈机制。 示例:
“表单提交时若网络断开,显示Toast提示‘网络异常,请重试’,并在3秒后自动重新提交。”
术语与一致性规则
关键点:
统一术语(如“弹窗” vs “对话框”)。 定义通用规则(如所有按钮点击需提供视觉反馈)。
版本管理与协作
建议:使用Confluence、Notion等工具管理文档,标注更新时间与修改内容,确保团队同步。
选择方法的技巧
简单交互:标注法 + 文字描述。 复杂流程:流程图 + 表格 + 用例。 动态效果:交互原型 + 状态转换图。
通过组合上述方法,您可以清晰传达设计意图,降低开发理解成本,确保产品交互逻辑的准确实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