妇科病种类繁多,包括炎症类疾病、月经及生殖相关疾病等,但不一定局限于20种妇科病。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,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妇科疾病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是预防妇科疾病的重要措施。
1、炎症类疾病:
滴虫性阴道炎:由阴道毛滴虫引起,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,可伴有灼热、疼痛、性交痛等,分泌物典型特点为稀薄脓性、黄绿色、泡沫状、有臭味。细菌性阴道病: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,主要表现为带有鱼腥臭味的稀薄阴道分泌物增多,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。萎缩性阴道炎:常见于绝经后妇女,因卵巢功能衰退,雌激素水平降低,阴道黏膜变薄、萎缩,局部抵抗力降低,易受细菌感染引起,主要症状为外阴灼热不适、瘙痒,阴道分泌物稀薄,呈淡黄色。宫颈炎:分为急性和慢性,急性宫颈炎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,呈黏液脓性,可伴有外阴瘙痒及灼热感,也可出现经间期出血、性交后出血等症状;慢性宫颈炎多无症状,少数患者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,淡黄色或脓性,性交后出血等。子宫内膜炎:是细菌突破宫颈的防御侵入子宫内膜而发生炎症,可分为急性和慢性。急性者主要表现为发热、下腹痛、白带增多,有时为血性或有恶臭,子宫有触痛;慢性者表现为下腹部坠胀、疼痛及腰骶部酸痛,常在劳累、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。2、月经及生殖相关疾病:
多囊卵巢综合征: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,主要特征为卵巢多囊样改变、雄激素水平升高、月经不调、不孕、多毛、肥胖等,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代谢异常。功能性子宫出血: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所致的异常子宫出血,无全身及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。可分为无排卵性和排卵性两类,无排卵性功血常见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,主要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,月经周期紊乱,经期长短不一;排卵性功血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,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,月经频发。子宫内膜异位症:指子宫外部长出一些与子宫内膜相似的细胞,常见症状为复发性骨盆疼痛,疼痛程度因人而异,部分患者疼痛剧烈,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,还可伴有月经异常、不孕等。3、肿瘤类疾病:
子宫肌瘤: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,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。常见症状有经量增多、经期延长、腹部包块、白带增多、压迫症状等,如尿频、尿急、排尿困难、便秘等。子宫内膜癌: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,主要症状为绝经后阴道流血,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月经紊乱、经量增多、经期延长等,还可伴有阴道排液,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。宫颈癌: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,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主要危险因素。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,随着病情进展,可出现阴道流血,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,即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阴道流血,也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,或经期延长、经量增多等,还可出现阴道排液,白色或血性,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,有腥臭味。建议患者日常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、维生素、矿物质和膳食纤维,多吃新鲜蔬菜水果、全谷类食物和优质蛋白质来源,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,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,维持身体的内分泌平衡。
如何预防妇科病的发生
养成良好生活习惯:规律作息,每晚保证7至8小时睡眠,能调节内分泌,增强免疫力,抵御病菌入侵。均衡饮食,多摄入蔬果、全谷物、优质蛋白,减少辛辣、油腻、高糖食物,维持身体正常代谢,为生殖系统提供充足营养。适度运动也不可少,每周至少150分钟有氧运动,如慢跑、游泳,可促进血液循环,提升身体机能。注重个人卫生: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,保持外阴清洁干燥,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液破坏阴道酸碱平衡。勤换内裤,选择棉质、透气性好的内裤,且单独清洗,防止交叉感染。经期更要注意卫生,勤换卫生巾,每2至4小时更换一次,避免细菌滋生。安全性行为:保持单一性伴侣,降低感染性传播疾病风险,性生活前后双方都要清洗外生殖器,减少病菌带入阴道。正确使用安全套,不仅能避孕,还能有效预防如淋病、衣原体感染、尖锐湿疣等多种性传播疾病。定期体检: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妇科检查,包括妇科超声、宫颈涂片、白带常规等项目,能早期发现如子宫肌瘤、宫颈癌前病变等疾病,及时治疗,避免病情恶化。